广州黄埔:桥下“灰”空间变城市“靓”风景
发布时间:2023-08-02 10:33:53 来源:大洋网

桥下空间大变身!近来,广州黄埔区开发大道(黄埔东路)桥下绿地经过改造提升,口袋公园的整体面貌已经基本形成。该项目建设通过桥下空间、桥下绿地空间整合、整体开发利用,探索桥下空间综合整治提升多元化思路。

近年来,黄埔区围绕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目标,积极推进桥下空间治理,因地制宜用好环境整治、空间挖掘和文化赋能等多种手段,全力清除城市“灰色地带”“灰色空间”,让城市空间干净整洁、文明有序、彰显底蕴,同时,拓展更多公共空间为民所用。


【资料图】

精细化管养,推进环境品质提升

近日,细心的市民发现,黄埔区北二环高速-开萝大道、北二环高速-香雪大道桥底换上了新装。北二环高速-开萝大道桥墩上新增了以蓝色海洋等为设计元素的彩绘图案展现“海丝文化”独特内涵,北二环高速-香雪大道桥底梅花彩绘彰显“萝岗香雪”特色盛景,为城市增添了靓丽的风景线。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高架桥、人行天桥等各式各类的“桥”为城市解决交通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但由于受到车辆高速行驶所带来的灰尘、噪音等污染且管理维护难度较大,桥下空间容易藏污纳垢,影响城市整体形象面貌。

今年以来,区住建局会同区市政中心以绣花功夫不断提升桥下空间精细化维护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已完成萝平路高架桥、广汕路跨大观路立交桥、北大师二纵路沿河桥及长贤路跨河桥等84处城市主干道桥下空间设施维护、清洗和涂装工程。同步对萝平路、萝平西路、长岭路等部分路段高架桥设施、隧道护栏等附属设施进行翻新维护。

经过精心维护和翻新后,桥下空间环境面貌更加干净整洁,整体形象得到全方位提升和改善。

精准施治,加快推进改造利用

“桥”,是通往外界、与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桥下空间不仅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因被道路、车辆包围而呈现与城市街区相对割裂的状态,规划利用的难度较大。

黄埔区在加大市政桥梁维护管养工作力度的同时,对全区桥下空间情况进行摸查,加快探索桥下空间精细化管理和空间开发运营的可行路径。据初步摸查,目前全区在管市政桥梁236座,其中,立交桥199座、人行天桥37座,从桥下空间利用来看,开发大道桥底、东鹏大道桥底、茅岗路桥底、港前路桥底等桥下空间用作市政设施应急抢险基地,其余则多被用作停车场,或者成为闲置空地、荒废绿地未得到妥善开发利用。

黄埔区对全区桥下空间实施分类管理、精准施治,结合区位条件、用地条件、交通条件、空间条件、人流热力条件以及周边居民使用需求等要素,将区内桥下空间基本划分为环境整治类、功能利用类和品质提升类,围绕塑造城市统一风貌、提升空间利用率等重点,通过环境提升、完善设施、场景引入等手段,因地制宜推进“一桥一特色”赋能提升和综合利用。

以北二环高速-开萝大道、北二环高速与香雪大道桥下空间为例,除了增加彩绘涂装以外,还对桥下空间设施实施品质化提升,全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营造良好的路域环境。重点完成南北侧硬化广场铺装、铺设人行道砖等工程,让桥下空间环境面貌与城市街区风貌更加连续统一,不仅提升了城市道路形象,还为周边居民提供了畅通舒适的慢行空间环境。

据了解,作为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黄埔区将推进26个桥下空间、11个高快速路出入口及区界环境整治工作,塑造更多公共绿色空间、场景式体验空间、社区共享交流空间。

为民所用,织补城市功能

在黄埔区开发大道上上跨黄埔东路跨线桥处,立交桥、匝道桥、跨线桥共同构筑了一处大型的桥下空间。其中,立交桥和匝道桥间有一处面积较大的桥下绿地,由于长期利用不足变成城市边角地带。

为进一步挖掘空间价值,满足周边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城市绿色空间、休闲空间的需求,今年以来,区住建局、区绿园中心对该处绿地进行改造提升,围绕精细化、有序化、功能化、品质化四大策略,将桥下空间和桥下绿地进行整合利用、整体改造,打造看得见、用得好的口袋公园。

城市“边角地带”变成群众的“金边银角”,提升空间可达性、强化空间与人的亲近感极为重要。在公园布局上,通过打通入口与周边道路的连接、增设园路汀步等多种方式,让桥下空间与城市街景、周边生态系统连成一片、融为一体,真正实现还绿于民,让群众“抬脚进园”。在园内设置休憩设施、增加景观节点、预留活动空间等,进一步提升空间利用率和公园趣味性,增加群众参与度。

目前,公园建设已基本完成绿化提升改造和游园设施相关项目。下一步,计划结合南岗少临南家拳武术文化特色,利用桥下绿地林下空间拓展武术科普宣传阵地,以场景植入提供特色文化体验,通过武术文化与景观融合打造非遗展示公园。公园全面建成后,将为周边居民提供一处兼具传统文化传承、运动休闲、观赏游憩、社区邻里交流互动的高品质公共绿色空间。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 通讯员 冯冬枚 苏颖 刘冬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