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钱来投票的消费圈,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偏爱。
“酸奶界的爱马仕”Blueglass橱窗里,五颜六色的样品、贴心的鸡汤文案,一副“喝我吧 喝我吧”的颜值诱惑,走过路过的年轻人很难不沦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高颜值外,酸奶+高端水果+坚果,满杯都是料,Blueglass用沉甸甸的价值感让年轻人折服。比奶茶咖啡更出片的“油画风”杯壁,独特小众,附带着传递健康生活方式之理念,妥妥的社交货币。
class="image-wrapper">◎图源:赢商云智库拍摄
毕竟,在多数消费者认知中,奶茶约等于肥胖、不自律,酸奶则反之,代表着健康、自然、自律。
自诞生之初,酸奶这一品类就深度绑定健康标签,而现制酸奶品牌亦擅长讲健康故事。打开Blueglass点单小程序,弹出的形象大使,身着瑜伽服、拿着酸奶杯、喊着“自然好状态”口号,点单者自动链接健康、元气等效果名词。
此外,Blueglass产品描述中的“胶原蛋白肽”“燕麦爆珠”“活性益生菌”等营养成分,与“健康”牢牢挂钩,让人莫名的安心,隐约传递着信息:这不是一杯普通的酸奶。
茉酸奶,以绿色为主色调,门店文案和品牌视频反复传播“北纬43°黄金奶源”“雪原生态农场”的信息,强调奶源优质。“一杯奶昔等于一颗牛油果”,与健康而昂贵的水果划等号,强化品牌心智。
相比一杯热量高达6碗饭的奶茶们,酸奶产品自带“低卡、低糖、无添加”滤镜,喝起来总归“罪恶感”少一点。
class="image-wrapper">◎茉酸奶广州东方宝泰店 图源:赢商云智库拍摄
不难看出,年轻人为酸奶氪金,内生动因皆为健康为上。而在咖啡、奶茶“烂大街”的当下,选择相对小众的酸奶,背后亦有新鲜好奇带来的刺激。
“NFT、小票文学、吨吨桶、换Logo、品牌黑化、天天9.9元……”从年头到年尾,茶饮老铁营销玩法层出不穷,产品却越来越同质化、乏善可陈。此时蓦然回首,酸奶如同一股清流,拯救了深陷选择困难症的人儿。毕竟鲜奶、芝士、燕麦奶、厚乳都喝腻了,也该换个口味了
疯狂圈地,现制酸奶主流玩家有谁?
当前,成规模的线下连锁现制酸奶品牌并不多,赛道竞争激烈程度远不及茶饮、咖啡。
按产品特色,可分为两类玩家:
这类酸奶重在“吃”,多用“碗”装,偏甜品小吃属性,无油炸不上火,提供了一种相对健康的零食选择。
▶ “炒酸奶”,制作工艺独特,用铲子将酸奶、水果、坚果翻炒,利用快速制冰的原理凝固成片状或块状,将液态酸奶转化成固态,带来新的吃法。
典型品牌艾炒酸奶,创立于2021年,大本营在上海,门店多数分布在江浙沪,全国总店数在100家左右,其中2022年新开50多家。提供多种水果组合,分为小杯、中杯、霸王杯,主流单价在20-40元之间;金字塔尖的是“艾炒全家福”,一份要价58大洋。
class="image-wrapper">◎艾炒酸奶价目表
这一细分赛道玩家中,还有一类深藏功与名的强悍选手——主打更有料的“厚切炒酸奶”,把酸奶做成厚实的“砖”。
汴梁徐先生厚切炒酸奶,创立于2014年,以海盐芝士黑糯米、生椰杨枝甘露、朗姆酒葡萄、荔枝椰椰玫瑰等神仙组合酸奶出圈走红,主流单价16-26元,全国门店数超过700家。
class="image-wrapper">▶“冻酸奶”,是兼具酸奶、冰淇淋双重特点的细分品类。早年间曾经火过一阵,后来经过多轮洗牌,存活者寥寥。
面包新语旗下Hey.YO 喜乳酪,创立于2011年,提供不同口味酸奶冰淇淋,按照重量收费(8元/50g),可自主搭配巧克力、水果、坚果等各式小料,深受各年龄层消费者喜爱。不过品牌多年间拓展缓慢,仅有不足约30家店。
另一代表玩家是西班牙品牌Sälud撒露冻酸奶,于2015年进驻中国内地,采用欧洲进口原料,缤纷雪顶是标志元素,消费者可自由搭配冻酸奶、水果、酱料,一度风靡。沉寂许久后今年再发力,5月新开8店。
▶“酸奶捞”,在水果捞基础上加入酸奶,饱腹感强,各式传统食材怀旧感满满。
创立于2020年的满米酸奶,2021年3月开放加盟,目前已超600家店。提供数十种小料搭配,还有糯米爆珠、仙草、葡萄干、山楂碎等。以颜色为突破口,“酷似水泥”的五谷酸奶、“治愈蓝”的藻蓝酸奶,靠着独特口味和颜值红遍酸奶圈。
这类酸奶以“喝”为主,多为“杯”装。从产品形态包装,到门店形象、售卖方式等,囊括了一切奶茶所具备的流行元素,可以说是披着奶茶外衣的酸奶。
头部品牌“一只酸奶牛”,创立于2016年,以牛的卡通造型为LOGO形象,门店数逾千家,主流价格带在10-20元,定位亲民,于2021年1月被新希望乳业以2.31亿元收购了60%的股份。利用酸奶作为产品的基底,核心产品以“酸奶+谷物/酸奶+水果”为主。招牌酸奶紫米露,健康养生,老少咸宜。
但,真正把酸奶推向新高潮的是以下这些更会玩差异化的品牌:
茉酸奶开辟了“酸奶奶昔”赛道,主打的“牛油果酸奶奶昔”声名大噪。加了巴旦木榴莲的酸奶奶昔,价格上探到43元。2022起,茉酸奶以月均开店30+的节奏快速扩张。根据公众号信息,截至今年4月其门店总数已达700家。
“阿秋拉尕青藏酸奶”2012年开始深耕酸奶赛道,最初发展缓慢。2018年品牌升级为洋气的“Blueglass Yogurt”,快速扩张,连获两轮融资。2022年新开46店,现门店规模约为100家,主要进驻购物中心。
Blueglass力图做得跟别家酸奶不一样:
开创“冷萃酸奶”品类,通过胶原、玻尿酸、γ-氨基丁酸等强科技感的食材成分,以及变美、舒眠、品质、健康等卖点,拓展酸奶的美容、养生、代餐等功能属性,650ml杯型卖出45元的高价;
门店主题化,如“距阿那亚礼堂50米”、“宠物露营主题”、“时尚户外自然探索主题”等,刷足存在感;
不断传播塑造品牌的健身、瑜伽标签,常与lululemon、雅诗兰黛等“变美”相关的品牌合作,打造疯狂酸奶、蓝色骑行社区,让“自然好状态”成为流行生活方式……
创立于2020年的K22.草莓酸奶,破除酸奶门店惯有形象,采用电光芭比粉,兼具潮酷与粉嫩,网红感十足,已开店20家左右。只提供桃子、草莓、芒果、牛油果四种口味产品,统一18元一杯,传播文案直截了当——“一杯大约15颗丹东草莓”、“一杯大约2个墨西哥牛油果”。
宝珠奶酪,主打中式“酿造酸奶”,将300年前格格的下午茶搬到现代。“由自酿米酒和牛奶自然凝结,源自清朝宫廷的经典小甜点”,将传统酿造技艺,与现代茶饮、牛乳、水果融合,更适合“中国胃”,亦收获了一波粉丝青睐,单日销量可达3万元,今年4月新开及筹开门店达20多家。
现制酸奶能跑出下一个“喜茶”吗?
现制酸奶的商业逻辑与茶饮咖啡类似,甚至模式更“轻”,因为产品制作更简易、所需员工数量更少,且利润更高、赛道竞争更小。
从主流品牌来看,现制酸奶普遍价位在25元-35元左右,高于喜茶、奈雪等以茶饮为主打的品牌。
资料显示,现制酸奶每公斤保守估计成本在12元左右,相比奶茶高很多,因为原材料更货真价实;但利润率则在40%-60%左右,结合高客单价,远比奶茶赚钱。
此外,咖啡茶饮带有咖啡因、茶多酚等提神成分,不适合儿童老人饮用,酸奶则是人群普遍适宜,几乎可以覆盖全年龄层客群。
class="image-wrapper">◎又炒酸奶广州正佳广场店,“儿童推荐”海报醒目 图源:赢商云智库拍摄
虽看起来是一门很美的生意,但目前能开出数百店规模的现制酸奶品牌,无一例外都采用了加盟模式。它们很大程度上依托加盟商资金,生命力、发展潜力仍有待验证。
不仅如此,现制酸奶还有不少bug待解。
例如,不是标榜的那么“健康”。在超市买过配料表干净“0添加”酸奶的小伙伴都知道,真正的无糖酸奶口感并不好,酸味儿分分钟把人送走,非大众所能接受。市面上,口感好的酸奶,配料表中“白砂糖”位置都很靠前;现制酸奶配料表“隐形”,让不少人对其“健康”程度持质疑态度。
除了糖,这些酸奶加了水果、坚果、各式小料后,一杯下肚,总热量不忍直视,跟奶茶半斤八两。这点,奉行理性消费的成分党们未必不知道,只是如同吃炸鸡配无糖可乐一样。年轻人想无负担地为生活加点甜,才有了“酸奶刺客”生存的空间。
另外,现制酸奶原材料被大型牧场垄断,议价权属于供应链,成本控制总体不易。且因季节性特征明显,品牌需要高售价,平衡淡季成本。在运输上,鲜奶要求冷链配送,比常温配送多了3-4倍的成本。
以上种种,决定着现制酸奶目前依旧是门小而美的生意,往后想走通新茶饮降价扩市场的逻辑,难度不小。
更具挑战的是,现制酸奶产品复刻门槛低,饮品老兵们已经打响守擂战,积极反攻。如茶百道、Coco、沪上阿姨、书亦烧仙草、ARTEASG、古茗等品牌,都已跟进推出牛油果酸奶相关产品,且价格更有优势。
诚然,茶饮退潮、健康消费趋势高涨,现制酸奶出现了阶段性的爆红,但在肉眼可见的天花板和强劲的竞争对手面前,仅是做爆品、做规模显然还不够。
护城河如何建立?新增长点在哪儿?留给现制酸奶品牌思考和行动的时间不多了。
上一篇:大庆东光警方成功破获一起诈骗案件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艺术家边剃头,边作画,用10万根白发创造“新东方明珠”这是一幅发人深思的画作。近日,上海艺术家杨烨炘走出封闭2个月的家门,以行为绘画的方式创作了《新东方明珠图》献给上海。杨烨炘以疫情期
-
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亚马逊回应“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近日,消费者赵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
-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国家卫健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
2022年1~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冠军碧桂园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2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榜单。令业内惊讶的是,除了品牌房企名次“乾坤大挪移”,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
X 关闭
X 关闭